提升国民金融安全 普及金融防范知识 谨防网络金融诈骗
防范化解金融风险,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,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,容不得丝毫疏忽和懈怠。
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继续按照稳定大局、统筹协调、分类施策、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,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。
近年来,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,在国务院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靠前指挥下,各地区各部门以及金融系统齐心协力、共同推进,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。
日前,在国新办举行的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,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介绍,2021年,重点领域风险持续得到控制,宏观杠杆率下降了大约8个百分点,金融体系内的资产扩张恢复到较低水平,再次回到了个位数。
经过集中攻坚,我国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置,金融风险整体收敛、总体可控,金融体系韧性明显增强,金融底盘更趋稳健,金融稳定的大局没有改变。但要注意的是,外部潜在的风险挑战和隐患依然存在,对维护金融稳定提出了更高要求,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仍然不能有丝毫松懈。
毫不松懈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,需要夯实经济平稳发展基础,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。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。当前,我国经济长期向好、市场空间广阔、发展韧性强大,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,经济金融的平稳健康发展是巩固金融稳定大局、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的基础。
这就需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,灵活精准、合理适度,同时增强微观主体活力,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、科技创新、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。数据显示,2021年,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,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7.7万亿元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近30%,科研技术贷款增长28.9%,绿色信贷增长21%,彰显出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和决心。此外,要切实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,通过稳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,促进投融资总体平衡和协同发展,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预期引导机制,为市场平稳运行营造良好环境,严防外部风险冲击。在各方政策的精准发力下,做到在处置其他领域风险过程中既不引发次生金融风险,也不对经济的平稳运行造成压力,统筹好稳增长与防风险,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,着力巩固经济向好发展的势头。
毫不松懈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,要抓住关键环节,做到分类施策、精准拆弹。
当前,不良资产、高风险金融机构、房地产、高风险影子银行等重点领域的突出风险点已得到有效管控。在上述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,郭树清表示,2017年至2021年,5年来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25万亿元,过去两年压减11.5万亿元。5年时间内处置不良资产约12万亿元,最近两年处置6万多亿元。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状况趋于改善,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。一批高风险企业和违法违规金融机构得到有序处置。P2P网贷机构全部停止运营,未兑付的借贷余额压降到了4900亿元。过去5年累计立案查处非法集资案件2.5万起。
盯紧风险点,下好先手棋。在看到成果的同时,仍需要针对重点领域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。由于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不同步,企业风险暴露往往具有滞后性,另外,风险特征也不尽相同,有些风险直接摆在明面上,而有些风险则具有隐匿性,因此,有关部门和主体需要准确评估各类风险,针对不同领域分类施策,抓早抓小,把握好力度和节奏,进一步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,提升风险防控的前瞻性、系统性和有效性。
毫不松懈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,要补齐制度短板,压实各方主体责任。近年来,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,标本兼治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逐步健全。
一方面,监管部门持续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,督促其守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。近年来,有关部门加速出台多项管理办法,强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制度性建设。比如,人民银行建立了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,出台了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,发布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,统筹金融基础设施监管。银保监会发布了《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》《金融租赁公司项目公司管理办法》等,强化风险防范。从这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,金融管理部门持续扎紧制度“笼子”,通过补齐监管短板、填补监管空白,有力提升了金融业自身抗风险能力。另一方面,通过压实地方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的责任,增强监管有效性。通过落实地方党政同责,压实各方责任,畅通机制、明确职责、分工配合、形成合力。例如,《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(草案征求意见稿)》的发布,不仅构建了权责清晰、执法有力的地方金融监管框架,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央地监管协调配合,形成风险处置合力。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毫不松懈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,从夯实经济底盘、关键环节“拆弹”、补齐制度短板等多方面继续发力,我们有信心、有条件、有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,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助力经济稳健前行。